河北外国语学院---- 一座用语言通向世界的圣堂
河北外国语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本科外国语大学。学院始建于1998年,2003年成为高职专科院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开设95个本、专科专业,29个语种,专、本科语种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位。学院现有17个二级学院,在校生10172人,专任教师627人,另有外籍专家61名,兼职教师36人。
不断创新 积淀五大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院校始终坚持“河外创造的,才是河外的;河外独有的,才是中国的;只有中国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信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积淀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办行业里的专业、学专业里的外语,培育专业外语教育特色。学院开设专业的原则是“办行业里的专业、学专业里的外语”,“外语+专业”是我们的专业设置模式,外语如果没加上专业就等于没有专业,专业要是没有加上外语就等于没有特色。为此学院采取两个措施:一是让外语专业变成专业外语,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二是专业加上外语特长,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使专业的学习更符合产业国际化发展对既精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深化准职业人培养体系改革,突显应用型特色。学院2006年提出“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让应用型高校真正发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用”办学理念以来,现已形成包括“六个一”应用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统领”,指用专业外语能力的训练“统领”所有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一个“角色”,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准职业人”角色意识、教师的“专家型职业人”角色意识要到位;一个“车间”,即让师生如同置身“生产现场”、“工作现场”;一个“计划”,指实施“龙凤计划”,让95%以上的同学接受组织能力和干部能力的锻炼;一个“标准”,即制定“准职业人”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一个“方法体系”,指学院多年实践总结出的20多个教学方法体系。
“准职业人”育人模式得到教育界广泛认可,学院今年被评为河北省十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之一。
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突显环境育人特色。学院提出“环境自然育人法”,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正能量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学院提出“泛班主任化”理念,学生的时间、阵地在谁的手里,谁就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必须担当起德育教育的责任。
——学院首开辅导员每月评定职称先河,将辅导员职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四个等级。这一做法在河北德育信息上刊登,省教育厅予以推广。
——学院将学生公寓建成“育德学院”,一个宿舍成立一个团小组;每半栋楼层成立一个团支部,一栋楼成立一个团总支。同时,学院团委大张旗鼓地开展“橱艺大比拼”等主题活动。
——学院为每名同学建立“道德账户”,记录学生在校期间“道德财富”(包括拾金不昧、互帮互助、志愿服务、荣誉奖励、社会公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点滴积累,作为学生评先评优以及用人单位衡量学生品格的参考依据。
——学院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各类社团46个;学院一年一届的由24个语种国家驻华大使馆参与的国际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学院涵养学生情怀、向公众打开世界窗口的一大盛事。
适应河北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加强服务地方外向型特色。围绕河北省未来对外开放目标,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发展需要,学院重点建设了对外商贸文化交流产业集群和对外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学院发起成立了河北省校企就业促进会,创建了学院内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以及河北圣兰国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河北圣兰大学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际语言翻译中心、速录中心、国际礼仪服务中心、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心等19个实体公司,使学生一进学校就进入职业岗位。同时,与河北省贸促会、河北省校企就业促进会、天山集团、河北机场等128家产学研合作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成242家校外实习基地。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突显国际化特色。学院将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重大发展战略,设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以及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三个专门机构,举全院之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目前,学院已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的60余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已有本科、硕士层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27个。
学院每年有约70余名优秀学生可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全额奖学金、半额奖学金、成绩奖学金等各类奖励或享受留学国家的国民待遇。
立足地方 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学院九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7.1%,就业率达100%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96.5%。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36%,对口就业率为71.25%。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的人数总计2186人,出国留学558人,出国就业831人,就业国家达91个,其中15名同学为外国总统、总理担任过随行翻译。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了“四多”现象,即:出国留学的多、出国就业的多、进入外企的多、工资挣得多。
自2010年以来,河北省教育厅的“河北德育网”一直由该学院承办与维护。学院还是“华约”、“北约”、“卓越”自主招生考试、体育特长生单招考试、专接本外语类考试河北唯一考点,是河北省NIT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外语专业四、八级等级考试、河北省学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报名点、审核点、考点,也是河北省艺术特长生联考考点、河北省各行业职业资格及职称考试基地。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高考录像回放审查工作每年都在该学院进行。河北省教育厅主办的“河外杯”高中生英语口语大赛,由他们创办、承办。河北省高中校长联谊会由他们牵头成立,每年在学院举办一次。学院还是《中国好声音》、《我要上春晚》活动的河北赛区主办单位及海选与决赛的赛场。
学院每年选派50名以上各专业毕业生参与国家援非项目,承担中非翻译任务。目前,学院参与援非项目的毕业生已近700人。今年2月非洲发生埃博拉疫情以来,学院的学生不畏艰险,坚守岗位,发挥专业外语优势,为我国派出的专家和医护人员做好随行翻译工作,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和荣誉。
学院积极发挥专业外语院校优势,大型集体式为社会贡献性实习、实训215次,多达9000余人次。如,连续四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随行翻译全部由该学院学生担任;2008年奥运会期间,学院派出各语种翻译志愿者400余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学院派出123名翻译志愿者;2014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中阿贸易论坛”,阿语随行翻译全部由该学院学生担任等等。学生通过上述活动,既培养了奉献社会的精神,又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爱心助学 以善行铸就学子的心灵
孙建中院长经常强调:“教育是一项需要用爱心和良心温暖的事业”,他以极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动河外师生做善事、行大爱,不断释放“正能量”。
四川汶川地震后,孙建中院长等领导亲自把灾区孩子接回学校,建立了汶川儿女班。30名孤儿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全部由院长个人承担,五年下来投入300万元。
2013年,学院招收了首届“河外中华儿女班”,学生学费全免,生源是从河北省的全国、省、市、县四级道德模范和“善行河北典型人物”、“中国好人”等荣誉获得者及其子女中选拔的。2014年,学院又以学费全免的爱心政策组建了“厚德致远”班,接收了家庭贫困的李连玲等数名同学。
由院长亲自主持的大型捐款活动就多达十几次。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院长亲赴四川奉送师生们的23万元捐款,同时,全院师生还缴纳特殊党费18625元。2011年,院长个人出资,免费接收三名残奥会世界冠军到学校就读,为他们的转业、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院长资助过的学生有600多个,同时,学院每年都为贫困同学减免学费,15年累计减免学费达598万元。
学院每年冬天都会提前10天,延迟10天为学生供暖。每逢中秋节、端午节、元旦等节日,学院都以班为单位,给因路远而不能回家的同学下发活动经费,并安排半价饭菜,让离家的孩子在假日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学院每年冬季都会开展“暖冬行动”,为本学院同学和驻石高校及石市周边山区贫困学生捐衣捐物,累计为同学们无偿提供衣物18600件、鞋9300双、书籍6486本、笔27842支、笔记本17926个。2009年6月,为西柏坡中学捐赠生物实验室一套,捐赠物理实验室一套,捐赠化学实验室一套,捐建语音室一个,总计65万元。累计为平山、赞皇、新乐等县(市)的贫困学校捐赠桌椅2600余套,价值30余万元。
学院的办学业绩得到了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所获荣誉主要有:全国唯一一所与985、211重点院校并列进入本科小语种提前批招生的民办院校、连续五年进入全国民办高校百强榜、河北省首家国家级5A民办高校、河北省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唯一的多语种翻译和志愿者选拔基地等,院长家庭被授予“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