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名城 承德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浏览:

   

    承德,旧称“热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近京津,背靠蒙辽,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市域面积3937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70万人,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

   承德历史悠久,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战国时代,承德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汉、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朝后,热河的地理位置日益重要,这里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

  承德注重发挥旅游、资源、区位三大优势,凭借丰富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资源闻名遐迩。1994年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2012年,承德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然而,承德是一个被文化托起的城市,她有着5000年红山文化和300年山庄文化。其中,皇家文化独树一帜。承德有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并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建成于1792年,凝聚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心血。半环于山庄的是12座雄伟壮观、形态各异的寺庙,如众星捧月,象征着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

   承德作为清朝时期北京的陪都具有非常传奇的故事。公元1673年,在征讨三藩之乱时,康熙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八旗将士贪生怕死、作战不力,为了强化军队的作战能力,震慑不安分的边远部落,他两次巡视塞外,最后选定木兰围场作为皇家围猎、军事演习的场所。并在行进途中,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山庄,避暑山庄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随着山庄和外八庙的修建,承德这座小城镇迅速崛起。据《热河府志》记载,康熙初建避暑山庄时,热河仅仅百十户人家,不过千余人,而到了康熙五十一年,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从京郊及承德周边、山东等地汇聚10余万人,承德成为口外重镇,成为清王朝文化与民族融合和政治活动中心。

  自山庄兴建之日起,清朝帝王每年花费半年之久的时间,在此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宫大臣、外国使节。清朝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承德:土尔扈特万里东归、英国使节觐见乾隆、六世班禅朝觐乾隆、达什达瓦举族迁居、乾隆赐宴三策凌、咸丰帝病榻签署丧权辱国《北京条约》、慈禧太后策划辛酉政变等。

  康熙乾隆两朝在承德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借助宗教力量巩固政权、统一国家,化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于烟水葱茏、香火缭绕中。

    佛文化享誉全国。承德是北方藏传佛教圣地,皇家寺庙群散落其间。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 外八庙。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 ,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1982年,外八庙作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4年12月,“外八庙”与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到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小布达拉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紧邻著名的避暑山庄景区,因远看酷似西藏的大布达拉宫而得名。小布达拉宫其实是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在避暑山庄以北,“须弥福寿之庙”的西侧,是一座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寺庙建筑。全庙除主体大红台、大白台等外,还有四十多座各式各样的僧房佛殿白台和塔台,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小布达拉宫是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大红台中心的万法归一殿顶部全部被鎏金铜瓦所覆盖,仅此一项造价即是黄金万两,这里是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或清帝接见重要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王公大臣们的场所。普陀宗乘之庙古木参天,环境清幽,还可在此远眺棒槌山,是外八庙中不可不游的一处。

    在229年前的7月,六世班禅曾经光临承德;在29年前的7月,也就是1980年7月,十世班禅又来到承德;两年前的2007年的7月,承德又十分荣幸地迎来了十一世班禅大师。三位班禅大师均称承德是一处“文明、祥和的福地”。

    生态文化名满天下。全市有林地面积达3000多万亩,在华北首屈一指,并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是承德的头牌,凡是到过围场坝上的,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美”。美到什么地步?“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令无数游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承德丹霞地貌文化美不胜收。承德的奇峰异石多不胜数,仅山庄周边就有磬锤峰、蛤蟆石、僧冠峰、罗汉山、天桥山、鸡冠山……。地形宽展,山环水绕,左盘青龙,右踞白虎,五行具备,诚为天造山城,定成兴隆吉地。

    民族民俗文化别具特色。承德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40%多。其中,满族人有100多万,居全国之冠,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

   承德人在历史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他们知道,这座古城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也是一枚枚中国文化的印章,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上。完整地保护昨天的历史、昨天的文明,是现代社会进步、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

    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地方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处于从属地位。但在今天,承德却走着文化与经济同台唱戏的道路,文化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附属品。发展文化产业似乎已经成了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黄金之路。承德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风格在这场竞争大战中占绝对优势。那穿城而过的武烈河水,波光粼粼的滦河之水,流淌着承德悠悠的历史。早晚漫步、垂钓两河之畔,如今成了承德市民的一大享受。近年全市斥巨资倾力打造“北方威尼斯”,兴建了12道橡胶坝群,河流疏浚清淤,条石砌坎,碎石铺路,白石扶栏,形成了12公里长、240万平方米的阶梯水面,使武烈河成为市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罗汉山景区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和激光投影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使历史文化名城更显钟灵毓秀;在滦河干流,从双滦区到承德县下板城镇32公里的水景观带也破土动工。各个县城也大做山水文章,打造水景观,一个以市区为中心的山水园林式的小城市群正在开始形成。

    如今,承德正在全力打造京北通港枢纽。借助大广、长深两条高速公路在承德交汇,加快推进东出西联、“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建设,使承德成为沟通京津、东北和内蒙古三大区域的重要枢纽。承唐和承秦高速连通后,承德由“隔山望海”一跃变为“过山临海、直通入海”,成为直接的港口腹地,而且通过承朝、承赤、承张高速连接,将使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中东部成为港口的大后方。“一市连五省”的独特区位优势,使承德成为承北接南的重要物流集散地。

    着力发展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以钒钛为主的稀贵金属合金制品业,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产业,以绿色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旅游为主的新型服务业,以智能化仪器仪表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新型材料产业。

   当你走进承德这座古城,已没有昔日那种暮气沉沉的感觉,反而处处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气息和快速发展的旋律。这正是承德人的精神面貌。承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虽历尽沧桑,却仍然鲜活灵动,承德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