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决不允许山寨社团败坏社会风气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浏览:

近年来,各类社团组织兴起,在丰富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管理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山寨社团浑水摸鱼,成为“治理顽疾”。日前,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行动,对违法违规开展活动的文化类“山寨社团”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多部委联合行动,重拳出击,折射出打击山寨社团的力度和决心。

在社交场合结识新朋友,名片上密密麻麻的头衔让人眼花缭乱;打着“中国”“中华”“全国”等国字头字样举办活动,听起来颇为唬人……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屡见不鲜的“套路”背后,大多有着山寨社团的影子。这些山寨社团,有的并未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有的是在境外注册的“离岸社团”,其共同特点是取一个与国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相近的名字,通过开展冠冕堂皇的活动来攫取利益,危害极大。

山寨社团的存在客观上给某些人招摇撞骗提供了条件。说到底,举办山寨社团就是为了钱财,大致是通过办论坛、搞评比、发展会员、授牌子、颁证书,形成灰色利益链条。之前就有媒体曝光,一些文艺类的山寨社团通过高额费用招募会员,打着艺术幌子行欺骗之实,给不少人带来经济损失。而各类包装得有模有样的比赛、论坛真假难分,让许多企业花费不小。凡此种种,一旦跑路,由于未经注册导致维权困难重重,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生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山寨社团的存在,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花钱就能拿奖的游戏规则,降低了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刻意迎合人们对于荣誉的需求,助长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在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当下,清理这些山寨社团可谓刻不容缓。具体到群众反映强烈的书法、绘画等山寨社团,组织者夸大其词、参与者自欺欺人,如同皇帝新装般的闹剧,不能提升艺术作品水平,反而降低艺术创作的成色。正因如此,有人将山寨社团视作社会的寄生虫、毒瘤和垃圾。打击山寨社团成为社会共识。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清理整顿山寨社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成效显著。自2016年2月以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设立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曝光台,截至目前已经公布了数十个批次;制定并发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受理投诉举报办法》,为严厉查处提供制度方案;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对合法社会组织进行认证……从政府部门主动出击,到畅通举报渠道,再到完善制度法规,多措并举,让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牢,让山寨社团的生存空间越缩越小。

也要看到,一些山寨社团被曝光后依然我行我素,有的换个马甲后死灰复燃,山寨社团存在的这些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等特征提醒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决心来推进山寨社团的治理。一方面要彻底斩断山寨社团的利益链条,对非法敛财的山寨社团,和那些站台其活动的人,不仅要曝光,更要毫不留情给与应有惩罚;另一方面要加大立法力度、堵上制度漏洞,让打击山寨社团有法可依。由此来看,此次多部委联合执法行动,十分必要,打击山寨社团,就是要态度坚决、措施果断。

政府部门的有效治理必不可少,但清除山寨社团生存的土壤还需形成社会合力。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既要提高鉴别能力、勇于监督举报,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唯其如此,才能让山寨社团行骗无机可乘。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