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城 邢台
邢台,简称“邢”,旧称邢州、顺德,位于京津冀区域冀中南地区中心,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毗邻,东沿卫运河与山东相望,北连石家庄、衡水,南接邯郸,是中原经济区的北方门户。邢台历史悠久,曾是商代祖乙之都,素有“邢国故地、襄国故都”之誉,是中国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是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邢台城又名卧牛城 ,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民间对于卧牛城的来历也有很多美丽传说,据说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当人们初来到这块土地上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于是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 了城镇。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又传古时邢地某年天降暴雨,农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难,有一神牛从天而降,喝退了洪水,人们为纪念神牛,故称邢台为卧牛城。优美的传说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邢台历史源远流长,约有3500多年的建城史。邢地是尧舜禹重要的活动地区,夏代是先商氏族重要的发源地。商祖乙曾迁都于此,并实现了商王朝的中兴。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于邢,建邢侯国;卫国灭邢后,邢地先归卫,后归晋;三家分晋后属赵,并成为赵国早期国都和后期陪都。秦灭六国,邢城改名信都,西汉、曹魏时期更名襄国。东晋时,后赵石勒于此建都。此后,邢台历经变革,曾几易其名,隋唐称邢州,始终为州、府、郡、道的治所,北宋末改称信德府,金设邢州安国军,元称顺德路,明清改为顺德府。抗日战争时期,邢台是革命老区,1925年建立邢台第一党支部。在抗日战争时期,129师曾在此建立太行、冀南抗日根据地,浆水等地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所在地,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邢台成为抗日战争后全国第一个武装解放的中等城市。
邢台的历史遗迹极为丰富,旧城区保存有古城的风貌及其建筑格局。邢台市区内现有古城墙(残段),有清风楼、府文庙、开元寺、天宁寺、龙兴观道德经幢、府城隍庙和为纪念元代著名科学家而兴建的郭守敬纪念馆等。郊区有皇寺古镇和田麻痒古庄园。仅在市区内的两河流域就发现商代遗址百余处,如曹演庄、东先贤、南大郭、尹郭村、青介、沙窝、将军墓、东升、胡家营、柴家庄遗址等。其中曹演庄、东贤先遗址在商代考古断代中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司马迁《史记》记载:“祖乙迁于邢”。经学者们的研究论证,邢台即为祖乙建都之“邢”,为商代中期全国的首都。邢台市区至市区西南的七里河两岸,是一个规模大而密集的遗址群。邢台商遗址的规模和分布特点类似于郑州和安阳殷墟等商代都邑,以东先贤村为代表的邢台商代文化遗存显示的是商文化的繁盛时期,与“商王祖乙迁邢”的年代正好相合。
邢台,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处――邢窑遗址、普利寺塔。上报待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处,有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清风楼、开元寺、天宁寺、宋璟碑、真君庙、扁鹊庙、北柴村造像碑、冢子村古墓、西镇李氏墓、柏人城、沙丘平台、韩厥墓、曹鼐墓、张霍村寺庙遗址、曹演庄遗址、唐陵、杜村遗址、朱正色墓、灵霄山等44处。
邢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汉代有名相张禹,北朝有李、魏、崔三氏群英和天文学家张子信、数学家张丘建,隋朝有史学家魏澹,唐朝有名相魏徵、宋璟和天文学家一行和尚,五代有后周皇帝郭威、柴荣,后蜀皇帝孟知样、孟昶。宋代有名相范质,元代有名相刘秉忠,天文学家郭守敬,农业学家张文谦等。明代有名臣张瑛、白圭、曹鼐、王本固等,清代有名相魏裔介、治理黄河后套的王同春等等。
此外,邢台有丰富的瓷土资源,是唐邢州白瓷的创烧地。邢州白瓷“类银类雪”、“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享有“南青北白”的美誉,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等多国和地区。邢台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如内邱纸马、巨鹿织锦、邢台皮影、太平道乐、梅拳文化、宁晋模壳等等,均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邢台城市精神可凝练为:勤劳仁厚、坚韧如山、科学务实、灵动如泉。邢台有牛城的美称,牛是邢台远古的图腾,千百年来,牛的形象、牛的精神已深深地烙印在牛城人的心里,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牛的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无私奉献是邢台人性格气质的典型概括,也是建设经济强市、和谐邢台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古老而雄奇的太行山脉绵亘于邢台西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红色革命遗迹等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邢台山水风貌,也培育了邢台人民山的品质、山的精神。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邢台有着悠久的科技文化传统,曾经孕育出张丘建、张子信、宋景业等一批古代的科学家,他们的科学成就遍及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规划、建筑、测绘等广泛领域。郭守敬的二十多项发明创造遥遥领先当时世界水平,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推向了高峰。以郭守敬为代表的古代邢台籍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涵养了邢台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维护真理,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克服主观臆断,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科学务实是邢台的传统,也是邢台人一贯的作风;“环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泉城邢台,曾经留下过许多优美的诗词和传说。周围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泉竞涌,喷银吐玉,水质之佳、景色之美,堪与济南媲美。邢台也曾是芦苇摇曳、荷花飘香。然而,近30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的迅猛增加,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景象只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成了令人向往的“梦里水乡”。泉不仅给人类提供了清冽甘甜的水源,同时还以独特的形貌声色美化着大地,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百泉喷涌是大地脉搏的跳动,是生命活力的象征,喷涌不息的泉水昭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百泉喷涌代表着开拓创新,泉水不择地而出,汩汩滔滔,永远都是流动的、更替的,新鲜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泉,灵动清澈,是生命之源,是绿色生态的象征。
一个拥有精神的城市,就拥有了发展的根本;一个拥有灵魂的城市,也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城市的精神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潜移默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它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相反,时间愈久远,愈根深蒂固,底蕴深厚。如今,勤劳仁厚、坚韧如山、科学务实、灵动如泉,正在邢台人民的血液里酝酿发酵,成为邢襄儿女建设“山水泉城、魅力邢襄”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