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 正定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浏览:

    正定县地处冀中平原,古称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历史上有很多称谓,除常山、真定外,还有安乐垒、恒州、镇州、中山、东垣等。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平定正定一代叛乱后,改东垣县为真定县,取“真正安定”之意。清朝因避雍正皇帝名讳(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4子),改“真定”为“正定”,历史上乾隆皇帝曾七临正定。正定其地原在东垣故城(石家庄市东古城),位于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正定城池雄踞滹沱河北岸,西控太行八陉中位置最重要的井陉口,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京畿与华北平原,经略河北与山西的咽喉要地。千余年来,正定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两千二百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正定见证了华北平原上几度兴衰,古城也历经几次涅槃与重生。在中国,被称为“古城”的地名数不胜数,但它们中绝大多数已经被现代文明所湮没,所谓“古”,只能到文献档案的故纸堆中去感怀。而正定,足以让“古城”一词熠熠生辉。1994年1月4日正定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第三批被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于2011年12月13日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园林县城”称号。

    正定历史上名人辈出,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正定的文学艺术积淀深厚。在碑刻艺术领域,现存于隆兴寺内的隋开皇六年《龙藏寺碑》,被称为“楷书碑刻鼻祖”。2006年6月,在正定城唐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大都督府遗址西侧,出土了一尊巨大的石刻赑屃碑座和残碑。这尊中国最大的残碑,是研究我国五代时期碑刻艺术和河北历史的重大发现。

    正定是元曲艺术的发祥地,也是与元大都齐名的元曲创作中心之一。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自幼随元好问流寓于真定,白朴及真定出身的著名元杂剧家李文蔚、尚仲贤创作的《梧桐雨》、《墙头马上》、《燕青搏鱼》、《柳毅传书》,作为经典一直流传至今,在元曲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医学领域,名医李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医德医术俱佳,其代表作《脾胃论》,倡导以“调理脾胃”,“升举清阳”为主的治疗方法,世称“补土派”。他的医学成就对日本的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工程技术领域,北宋高僧怀丙大和尚,利用浮力原理,为河中府(今陕西永济县西)从黄河中打捞万斤铁牛,还利用独特的技术,更换天宁寺凌霄塔内的通天木柱,被誉为真定的“神僧”。

    禅宗五大宗派中影响最大的临济宗,诞生在滹沱河畔的临济古刹。唐代高僧义玄禅师在这里创立临济宗,后来临济宗成了中国佛教的主流。12世纪末临济宗传入日本,为日本佛禅第一大宗派,每年日本佛教界都派团前来正定参拜祖庭。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唐代钟楼——开元寺钟楼,中国现存唯一的华塔——广惠寺华塔,唐代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隆兴寺大悲阁、转轮藏阁等建筑精华,都是正定古代佛教标志性建筑。

    驰名中外的正定隆兴寺,殿宇众多,气势雄伟,是现存宋代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范例,是我国重要的皇家寺院,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达22.28米,身姿伟岸,法相庄严,为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像。平面十字形结构、四面抱厦的摩尼殿,是宋代营造法式的典型建筑,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它是世界古建孤例,海内仅存。 殿内明代五彩悬山泥塑,工艺精湛,尤其是倒座观音塑像玉容含情、风采动人。鲁迅将其誉为“东方美神”。毗卢殿内供奉的千佛尊玲珑典雅、巧夺天工。这件绝无仅有的国宝是明万历皇帝为其母寿辰而做,三层莲花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代表了我国古代铜铸技术的最高水平。

    正定城周长24里,高3.2丈,上宽2丈,下宽3丈。其四方各开城门一道,均为三重结构,设有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这种形制全国罕见,反映了正定作为军事重镇的城防体系。巍峨的城池内,标志性建筑号称“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梁思成先生多次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深厚的文化积淀,浸润这一方水土一方人,奔流千载的滹沱河,孕育了正定坚韧刚正的人文精神。

    重信尚义、爱国仁厚。正定民风自古重信尚义,许多历史名人胸怀爱国仁厚的大德大义,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毛泽东主席有言:“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他还将南越王赵佗趣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秦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赵佗,是最早包括现在香港、澳门在内的广大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名将,是最早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传播到岭南的爱国先驱。三国名将赵云,常山真定人,作为古代忠臣良将的楷模,智勇双全的化身,英俊伟岸的偶像,赵云“完人”的形象已深深嵌入人们心中,成为正定人文精神的杰出代表。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外祖母故里真定高平,深受真定人文精神的滋养。

    慷慨悲歌,英雄气节。正定一带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赵国面临强秦攻击,赵将李牧,爱国多谋,在真定、藁城一带力挫秦军主力,保家卫国。唐代“安史之乱”中,常山太守颜杲卿,在真定首举义旗,打击叛军后方势力,最后,颜杲卿父子家眷数十人慷慨悲壮,英勇就义,被后世称为“常山英魂”。

    在金兵南下灭宋战役中,真定、中山(今定州)3万军民自动联合,伏击金兵,两万名义士壮烈牺牲。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将宗望领兵攻真定城,守城的五千名宋军将士在真定府路马步兵副总管陈淬率领下英勇抗敌,粮尽援绝,城池一度失守。不久,宋朝军民又夺回这座城池。这些爱国英烈,在正定名城历史上,书写下慷慨悲歌的不朽诗篇。

    开放包容,多元融合。魏晋、隋唐时期,河北地区多民族融合的历史,使正定一带成为多元文化融合之地,在正定一带北朝和唐代墓葬中出土了大批胡人形象的陶俑、雕塑和陶瓷器物。宋辽时期,真定临近宋辽边界,茶马互市,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

    金元时期,民族融合使真定成为多民族精英荟萃之地。维吾尔人赤笃忽嶙曾任真定府路都达鲁花赤(断事官),其孙哈珊(1255-1304年)任真定路达鲁花赤,兼任内诸军奥鲁劝农事,治理滹沱河水患,疏浚了滹沱河分洪渠运粮河(即冶河),使百姓安居乐业。自号真定赡思(1277-1351年)的西域学者沙克什,博于经学,尤精易学,且通晓天文、地理、算数、水利等各科,他的《河防通议》2卷,运用天元术解决河道工程预算,是元代杰出的真定籍阿拉伯学者。

    明代,这一带成为军事移民集中的地区之一。五湖四海的移民,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形成了文化杂糅的局面。多种语言和地域文化相互影响,对民风和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就了开发兼容、重本守土、勤俭博爱的民风。

     正定传统人文精神中开放包容、坚韧侠义、爱国不屈的传统美德,对于再造新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深远的激励意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传统,是应该继承发扬的,把勇武仁侠转化为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把变革图强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博大胸怀。为实现“创新型河北”的建设,实现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强盛的目标,培育创新的文化土壤和动力源泉。

    今天之正定,褪去了昔日重镇的喧闹,更多了一份历史沉淀下来的从容与恬淡。洗尽铅华,安享岁月静好。正定人足以自豪,石家庄人足以为正定而自豪。千年文明,完美地集于一身,在今天又将与现代文明完美融汇,向世人展示着耀人的光辉。